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匹配度”打通产品与用户需求,帮助你走进用户需求、探寻用户需求、从需求中发现机会,如同荒野猎人的生存指南。匹配意味着连接与打通,包括打通产品与产品、产品与人、产品与商业,这也是从技术、需求与市场出发不可忽略的开发与推广的核心点,亦即为产品找到精准的用户,为特定的人群做出超出预期的产品。
产品经理做的事情,本质是打通问题(用户需求)与解决方案(产品),从而优化这个世界。用户需求与产品的匹配过程是产品定位的重要环节,需求驱动产品与运营,不了解用户需求很难做好产品经理。
那么问题是,如果没有大数据的支撑,你如何去发现用户需求,传统的市场调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变成用户需求洞察,手段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用户需求、产品、技术的实现方式、场景的选择,如何在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中找到最合理的优化路径,是决定一个产品未来潜力的决定性因素。用户需求的挖掘过程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的话就好比一个荒野猎人的生存指南,你需要知道出门前要做哪些准备(包括正确的心态和认识)、出门之后如何逮兔子以及打猎回家之后怎么根据这些原始食材做出一顿富有营养的晚餐。
需求是产品存在的原因,产品只是满足需求的方式之一。大江南北的人在口味上似乎都开始喜欢吃辣,享受那种爽快的口腹之欲。虽然嗜辣是一种需求,但市场上满足这种需求的菜品却在不断创新,川菜、火锅、麻辣香锅,不断有新的菜品进入这个市场,而每一类菜品在市场上总是各领风骚没几年。
这种情况在科技界更是如此,以家庭视频为例,从早期的电视,到录像机,到光盘、蓝光盘、流媒体,直到现在的视频网站、网络高清机顶盒,短短二三十年间,产品一直在不断创新,在家观看视频这个需求却一直存在。
企业如果过分关注产品,会把重点放在不断改进产品性能上,但可能会忽视掉其他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和机会,直到被淘汰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企业如果过分关注需求,则会鼓励员工用更好的方法去满足用户,而不仅仅是改善现有的解决方案。
需求的解决方案总是会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形态,但产生需求的原因却是稳定的。就以刚才提到的打一个一英寸的孔为例,新的技术可能随时会产生新的需求解决方案:生物技术发展了,让细菌吃出一个一英寸的洞;3D 打印来了,可以打印出一个一英寸的孔;增强现实的条件下,可以虚拟出一个一英寸的孔。当新技术进入市场以后,只要以需求为根,把技术及成本嫁接到需求上,就可能预测出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
用户需求挖掘方法在市场上一直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说:“互联网产品应该是由用户推动,而不是产品经理来推动。产品经理的作用只是找到四两拨千斤的地方稍微用点力。”而这些四两拨千斤的信息,往往就零星地分布在这些碎片后面,把他们整合起来进行梳理,是了解用户需求的必备工作。最近易信CEO胡琛就推荐一本这样的书《匹配度》。这本书的出发点是教产品经理如何在没有大数据的支撑下,从模型和算法出发,打通产品与用户需求,从产品、场景、运营、消费心理几大方面深入分析“需求策略”如何决定了产品的市场与形态,让很多人从最初的闭着眼睛臆测用户需求到系统掌握需求挖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