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AI这门技术更好地改造更多传统产业,是这个领域的从业者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中国有巨大的传统产业基础,对于AI创业公司来说,意味着可以"展示拳脚"的地方非常多.很多创业者也会选择商业化落地路径较短的行业来切入.
在今年的CES上,地平线把自研的两款AI芯片带到了展会.一款是面向智能城市、安防的人工智能处理器,另一款是面向辅助驾驶的处理器.对于地平线来说,今年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地平线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首先将面向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商业三类场景.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此前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今年还将在智能家居领域有更多的商业化落地.提到和竞争对手的区别时,余凯说,地平线的AI芯片选择是与场景深度结合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公司一个重要的商业模式是"交钥匙方案",即提供软硬件设计一起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去年,地平线获得了由英特尔领投的近亿美元投资.
另一家AI明星创业公司Rokid也在今年发布了一款新产品:消费级增强现实(AR)眼镜RokidGlass.此前,公司已经有了第一代产品家庭机器人和第二代产品智能音箱.公司联合创始人王舜德对记者说,Rokid的产品迭代周期在18个月左右.
这种快速迭代的产品模式也吸引了国际资本的关注.淡马锡近日领投了Rokid的新一轮融资,金额达到1亿美元.
从2015年开始,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股权投资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大量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了大数据、智能制造、云计算、智能金融、模拟识别、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
除了上述领域,AI+医疗也是投资的大热门.清科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的股权投资市场中,生物医疗的融资案例数排在了第三位,仅次于互联网和IT领域.生物学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分析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奕真生物联合创始人赵奕宁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AI+医疗在国内的应用主要是在影像学上,和医院合作介入影像数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本才可以挣钱.美国的做法是从小的病种入手,比如美国喜欢做单基因病、罕见病的研究.中国属于短跑型,美国是细水长流型的,但美国容易做不快,这是两种不同的打法.
"AI刚起步,产业特别热,里面会有一些虚的成分,但这么大的产业应该更热一些."在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成立大会上,金山云CEO王育林说到.他认为,AI领域这几年出来很多公司,融资的估值和融资额都很大.泡沫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但是只要AI大的技术趋势和大的产业风口是实实在在的,整体就没有问题.
本篇文章是有青岛达内培训为您呈现,希望给您带来更多更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