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达内it培训 > 达内新闻
python元组(tuple)
- 发布:青岛IT培训
- 来源:青岛IT培训
- 时间:2019-04-15 17:37
青岛IT培训的小编总结, 元组(tuple)
(1)元组的概念
python中的元组是有序元素组成的集合,与列表的区别在于,元组是不可变的,一旦定义,就不能修改;
记住元组是不可变的;
(2)元组的定义
可以使用 `tuple()` 或者 `()` 直接初始化元组;
定义单个元素的元组时,需要在单个元素后面加一个**逗号**,如`t = (1,)`;
(3)元组的访问
t = (1,2,3,4,5,6,7)
print(t[2]) #输出3
元组的访问和列表类似,都可以通过**索引访问**;
(4)元组修改
由于元组是无法被修改的,因此,元组没有增删改查的方法,这也体现了元组的不可变性;
虽然元组不能修改,但是我们可以对元组进行连接组合;
tup1 = (123, 456)
tup2 = (‘abc', 'def’)
tup1[0] = 100 # 不能修改元组,会报错:TypeError
# 可以对元组进行连接组合
tup3 = tup1 + tup2
print(tup3) # (123, 456, 'abc', 'def‘)
元组中的元素值是不允许删除的,但我们可以使用del语句来删除整个元组;
tup = ('123', '456’)
print(tup) #输出: (‘123', '456’)
# 删除整个元组
del tup
print(tup) # 实例元组被删除后,输出变量会有异常信息 NameError
(5)元组内置函数
cmp()方法:用于比较两个元组元素;
语法为:cmp(tuple1, tuple2)
len()方法:用于计算元组元素个数,返回元组元素个数;
语法为:len(tuple1, tuple2)
max()方法:用于返回元组中元素最大值;
语法为:max(tuple)
min()方法:用于返回元组中元素最小值;
语法为:min(tuple)
tuple()方法:用于将列表转换为元组,返回元组;
语法为:tuple( seq )

(6)命名元组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Point = namedtuple(‘Point',['a','b'])
point = Point(1, 2)
print(point.a) #输出1
print(point.b) #输出2
使用之前需要通过 **collection** 模块导入一个 **namedtuple** 类;
构建元组类:**类名 = namedtuple(’类名‘,[可迭代对象])**;
初始化元组实例;
访问元组(**元组也是通过点语法访问**);
(7)冒泡排序
lst = list([1,2,7,6,3,5,4])
print(lst) #输出[1, 2, 7, 6, 3, 5, 4]
for i in range(len(lst)): #有多少元素则需要排序多少次
for j in range(len(lst) - i - 1):
if lst[j] > lst[j+1]: #使元素交换位置
tmp = lst[j]
lst[j] = lst[j+1]
lst[j+1] = tmp
print(lst) #输出[1, 2, 3, 4, 5, 6, 7]
两个相邻元素之间进行比较,**大的往后放**,最终最大的元素应该排在队列的最末尾;
每次比较完之后,下一次的比较都会减少一次;
冒泡排序有两层循环,外层循环控制比较的次数,内层循环用来比较元素的大小;
以上就是青岛IT培训给大家做的内容详解,更多关于UI的学习,请继续关注青岛IT培训
最新开班时间
-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南京
- 成都
- 武汉
- 西安
- 青岛
- 天津
- 杭州
- 重庆
- 哈尔滨
- 济南
- 沈阳
- 合肥
- 郑州
- 长春
- 苏州
- 长沙
- 昆明
- 太原
- 无锡
- 石家庄
- 南宁
- 佛山
- 珠海
- 宁波
- 保定
- 呼和浩特
- 洛阳
- 烟台
- 运城
- 潍坊
python元组(tuple)
- 发布:青岛IT培训
- 来源:青岛IT培训
- 时间:2019-04-15 17:37
青岛IT培训的小编总结, 元组(tuple)
(1)元组的概念
python中的元组是有序元素组成的集合,与列表的区别在于,元组是不可变的,一旦定义,就不能修改;
记住元组是不可变的;
(2)元组的定义
可以使用 `tuple()` 或者 `()` 直接初始化元组;
定义单个元素的元组时,需要在单个元素后面加一个**逗号**,如`t = (1,)`;
(3)元组的访问
t = (1,2,3,4,5,6,7)
print(t[2]) #输出3
元组的访问和列表类似,都可以通过**索引访问**;
(4)元组修改
由于元组是无法被修改的,因此,元组没有增删改查的方法,这也体现了元组的不可变性;
虽然元组不能修改,但是我们可以对元组进行连接组合;
tup1 = (123, 456)
tup2 = (‘abc', 'def’)
tup1[0] = 100 # 不能修改元组,会报错:TypeError
# 可以对元组进行连接组合
tup3 = tup1 + tup2
print(tup3) # (123, 456, 'abc', 'def‘)
元组中的元素值是不允许删除的,但我们可以使用del语句来删除整个元组;
tup = ('123', '456’)
print(tup) #输出: (‘123', '456’)
# 删除整个元组
del tup
print(tup) # 实例元组被删除后,输出变量会有异常信息 NameError
(5)元组内置函数
cmp()方法:用于比较两个元组元素;
语法为:cmp(tuple1, tuple2)
len()方法:用于计算元组元素个数,返回元组元素个数;
语法为:len(tuple1, tuple2)
max()方法:用于返回元组中元素最大值;
语法为:max(tuple)
min()方法:用于返回元组中元素最小值;
语法为:min(tuple)
tuple()方法:用于将列表转换为元组,返回元组;
语法为:tuple( seq )

(6)命名元组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Point = namedtuple(‘Point',['a','b'])
point = Point(1, 2)
print(point.a) #输出1
print(point.b) #输出2
使用之前需要通过 **collection** 模块导入一个 **namedtuple** 类;
构建元组类:**类名 = namedtuple(’类名‘,[可迭代对象])**;
初始化元组实例;
访问元组(**元组也是通过点语法访问**);
(7)冒泡排序
lst = list([1,2,7,6,3,5,4])
print(lst) #输出[1, 2, 7, 6, 3, 5, 4]
for i in range(len(lst)): #有多少元素则需要排序多少次
for j in range(len(lst) - i - 1):
if lst[j] > lst[j+1]: #使元素交换位置
tmp = lst[j]
lst[j] = lst[j+1]
lst[j+1] = tmp
print(lst) #输出[1, 2, 3, 4, 5, 6, 7]
两个相邻元素之间进行比较,**大的往后放**,最终最大的元素应该排在队列的最末尾;
每次比较完之后,下一次的比较都会减少一次;
冒泡排序有两层循环,外层循环控制比较的次数,内层循环用来比较元素的大小;
以上就是青岛IT培训给大家做的内容详解,更多关于UI的学习,请继续关注青岛IT培训
最新开班时间
-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南京
- 成都
- 武汉
- 西安
- 青岛
- 天津
- 杭州
- 重庆
- 厦门
- 哈尔滨
- 济南
- 福州
- 沈阳
- 合肥
- 郑州
- 长春
- 苏州
- 大连
- 长沙
- 昆明
- 温州
- 太原
- 南昌
- 无锡
- 石家庄
- 南宁
- 中山
- 兰州
- 佛山
- 珠海
- 宁波
- 贵阳
- 保定
- 呼和浩特
- 东莞
- 洛阳
- 潍坊
- 烟台
- 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