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数字化时代,孩子要么编程,要么被编程!
1.什么是儿童编程
少儿童编程是图形化编程语言,把原来英语的代码编程语言转成图形模块化、指令化,以游戏、情景动画、积木构建的形式呈现。
整个少儿编程学习的过程,符合孩子的成长发展特点,易于孩子操作和掌握,普遍适合年龄4—12岁的孩子。并且学习少儿编程旨在培养孩子的九大能力:1观察力、2想象力、3创造力、4逻辑思维力、5问题解决、6空间思维、7判断性思维、8序列与条件、9调试操作能力。
总结为一句话:孩子如果从小就能学习到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科技社会运作的基本原理,或为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编程打基础。
何况,少儿编程,其实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
2014年,英国政府规定 5 岁以上学龄儿童必须学习电脑编程课程,法国将编程列入初等教育选修范围内;
2015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所有人都学习编程;
2017年,浙江省教育厅宣布,编程进入浙江省高考;
2018年,我国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出版发布会,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要进入中国高中生的课堂!
现在我们把少儿编程定义为一种通识教育,大众化的教育。在数字化社会中,要么编程,要么被编程。
2.编程教育≠敲代码
然而在很多家长的眼里认为,让孩子学习编程,就是单纯的去敲代码,以后当程序员吗?NO!
编程教育≠敲代码,而是帮孩子建立严密的编程思维。
许多家长支持孩子学编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编程具备奥数的一些优势,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并且分析中国教育部发布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将要进入高中生课程、以及今年1月16日,教育部明确表示编程成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必修内容,名校的自主招生也越来越青睐会编程的孩子。
所以编程热在国内悄然兴起,很多家长也看到编程的重大利好,以及国家教育的紧迫性。然而更多家长,一边想让孩子快点接受编程教育,一边又怕敲代码太难,孩子学不会。还会担心即便花了昂贵的学费,最后孩子的学习效果会甚微。
现在,必须要纠正有此观念的家长这种错误思维!
编程≠敲代码!
编程≠敲代码!
编程≠敲代码!
就像我们让孩子从小开始学英语,不见得是期望孩子将来成为英语老师或翻译官,而是为了给孩子以后的语言交流、接受国际教育打基础。
同样,孩子学编程并不是一定要长大后成为程序员或者IT开发者,通过编程,他们除了能学会跟计算机交流,更多地是在学习一种“编程思维”,并且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身为家长的你或者身边的朋友经常来教育高地北京出差,你会有一种很明显的感受,随着中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新一代的父母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许多孩子还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吭哧吭哧时,中产精英家庭的孩子已经在“能力教育”上迈出了一大步。
3.编程是未来世界必须掌握的语言
在北京,许多课外教育机构的前卫会颠覆了你的想象。正如网上一位来出差的妈妈所描述的:前段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听了一堂特别的培训课程,主题非常超前:人工智能少儿编程。
是的,你没看错,不仅编程,而且人工智能,还是少儿!
最初,我以为这样的培训班,噱头的成分大一些,而给孩子报名的家长,也不外乎是为迎合趋势,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扎克伯格、盖茨一样的人物。结果去了才知道,班上不仅真讲机器人编程,还有少儿专用的教学软件,据说和国外接轨。但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是班上那些八九岁孩子的表现。
有的小项目需要几个孩子一起协作完成,分配工作、讨论方案、解决疑难,居然都是孩子们自己在试着主导。作品完成了,还要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由小朋友自己来介绍设计理念、作品特色。
上面家长说的事情,充分说明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是:能够和机器人协调工作并且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复合型人才。奥数、美术、钢琴、跆拳道,以前也许会让孩子脱颖而出,但不足以让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立足。
未来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懂编程,它是无法和智能机器沟通的。